香港外勞與內地工人:點解香港需要佢哋?

香港外勞與內地工人:點解香港需要佢哋?

香港外勞與內地工人:點解香港需要佢哋?

香港外勞係乜嘢?

講到「香港外勞」,好多香港人都會即刻諗到「菲傭」或者「印傭」,但其實外勞嘅範圍遠遠唔止於家庭傭工。簡單黎講,香港外勞係指喺香港工作、但唔係香港永久居民嘅外籍或內地勞工。佢哋通常係透過特定嘅入境計劃,例如「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或者「行業輸入勞工計劃」,獲准來港工作,填補本地勞工市場嘅空缺。根據香港政府嘅定義,呢啲勞工主要係從事一啲本地人手不足嘅工種,例如建造業、零售業、餐飲業、護理,甚至高端專業人才嘅工作。

香港有大約40萬名外籍家庭傭工,當中55%嚟自菲律賓,43%嚟自印尼,其他2%主要嚟自泰國、孟加拉同尼泊爾等地。 而近年,隨住政府放寬外勞政策,內地工人同其他行業嘅外勞人數亦大幅上升。2023年政府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後,外勞人數喺一年半內由平均每年約3,100人激增23倍至最少71,000人,主要集中喺建造業、零售業同餐飲業。

香港外勞嘅角色好重要,因為佢哋幫手填補咗本地勞動市場嘅缺口。試想像,如果無外傭,香港好多雙職家庭可能連湊仔同湊老人都成問題;如果無建造業外勞,地盤嘅進度可能會慢到令人頭痛。簡單黎講,外勞係香港經濟運作嘅一粒重要螺絲。

點解要請內地工人?

好多人會問:「點解要請內地工人?香港人唔係已經夠多咩?」其實,答案同香港嘅經濟結構、人口老化同勞動市場嘅供求有莫大關係。以下係幾個主要原因:

1. 香港人手短缺問題

香港嘅勞動市場近年面對嚴重嘅人手短缺,尤其係一啲低技術或者勞動密集型行業。根據政府統計,零售業同餐飲業嘅失業率雖然有上升(零售業失業率由3.2%升至4%,餐飲業失業率升至4.7%),但同時好多僱主反映搵唔到夠本地工人去做一啲基層工作,例如侍應、貨倉管理員或者清潔工。

點解會有呢個情況?首先,香港嘅年輕一代好多都唔願意做辛苦或者低薪嘅工作。地盤工、護理員、餐廳侍應,呢啲工種通常工時長、人工唔高,對於有學歷嘅年輕人來講,吸引力真係唔大。其次,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勞動人口比例下降,導致好多行業長期人手不足。根據統計處數字,香港嘅勞動人口參與率喺過去十年有下降趨勢,尤其係55歲以上嘅勞工參與率偏低。

喺呢個背景下,內地工人同外勞就變成咗一個解決方案。內地工人同香港人有相近嘅文化背景,語言上亦有優勢(尤其係講普通話或者廣東話),可以更快融入工作環境。加上內地勞工通常願意接受較低嘅工資同較長嘅工時,對僱主來講係一個經濟上嘅誘因。

2. 政府政策放寬

香港政府宣佈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並開始接受申請。呢個計劃放寬咗輸入外勞嘅限制,容許僱主喺技術員級別或以下嘅工種輸入勞工,特別針對建造業、運輸業同護理業等人手短缺嘅行業。 同時,政府亦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專門為特定行業(例如建造業)輸入外勞,確保本地搵唔到合適人手時,可以從外地引入勞工。

內地工人喺呢啲計劃入面佔據重要角色,因為佢哋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可以相對容易獲批來港工作。呢個計劃特別針對具備香港所需技能、知識或經驗嘅內地居民,唔單止限於高技術人才,連一啲基層工種都開始放寬。 例如喺建造業,內地工人可以幫手加快地盤進度,應對香港基建項目嘅急切需求。

3. 經濟效益同成本考量

請內地工人或者外勞對僱主來講,成本上真是一個大誘因。根據統計處數字,香港就業人士嘅工資中位數為20,100元,到同年9月至11月增至22,000元,增幅約9.5%。但輸入外勞嘅工種,例如電話接線生(工資增幅1.6%)、貨倉管理員(4.2%)、售貨員(7.6%)同侍應(8.7%),工資增幅遠遠落後於大市。 換句話講,僱主請外勞或者內地工人,人工成本可以壓得較低,從而節省開支。

另外,內地工人同外勞通常唔會要求太高嘅福利,例如長期服務金或者高額醫療保險,呢啲都係本地工人可能會要求嘅條件。對於一啲中小企或者勞動密集型行業,呢個成本差距真是一個大考量。

4. 文化同語言優勢

同其他外籍勞工(例如菲律賓或印尼工人)比起來,內地工人有明顯嘅文化同語言優勢。香港同內地同屬中華文化圈,內地工人好多時已經熟悉廣東話或者普通話,喺溝通上幾乎無障礙。喺零售或者餐飲業,呢啲語言能力尤其重要,因為佢哋要同本地客人直接互動。相比之下,外籍勞工可能需要額外嘅語言培訓,融入本地工作環境嘅時間亦會較長。

政府亦有推廣粵語課程,幫新來港嘅人才同外勞更快融入。例如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喺2024年推出咗常規廣東話課程,透過小班教學同互動形式,提升學員嘅粵語能力同對本地文化嘅了解。 呢啲措施都係為咗讓內地工人同外勞可以更快適應香港嘅工作同生活環境。

外勞政策嘅影響

雖然輸入外勞同內地工人幫香港解決咗人手短缺嘅問題,但同時亦帶來唔少爭議同挑戰。以下係一啲主要嘅影響:

1. 對本地勞工嘅衝擊

有唔少人擔心,輸入外勞會搶本地人嘅飯碗。根據香港勞權監察嘅報告,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零售業同餐飲業嘅失業率同就業不足人數顯著上升,例如零售業失業人數增加16%至10,200人,就業不足人數增幅達58%至3,000人。 有X帖文亦提到,香港勞工處內部員工曾經投訴,指政府無止境輸入內地勞工,導致本地工人失業情況惡化。

勞權監察仲指出,輸入外勞後,相關工種嘅工資增長受到壓抑。例如電話接線生同貨倉管理員嘅工資增幅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顯示外勞嘅低薪競爭可能令本地工人喺議價能力上處於劣勢。 呢個情況喺基層工種尤其明顯,因為本地工人同外勞競爭嘅工種多數係低技術同低薪嘅職位。

2. 社會融合問題

外勞同內地工人嘅湧入,亦帶來社會融合嘅挑戰。雖然內地工人有文化同語言優勢,但佢哋同本地人嘅生活習慣同價值觀始終有差異。例如,有X帖文提到,輸入外勞令香港嘅失業率上升,反映部分市民對外勞政策有不滿情緒。 另外,外籍家庭傭工(例如菲傭同印傭)因為要同僱主同住,生活上嘅摩擦亦唔少見。

為咗幫外勞同內地工人融入,政府同唔少機構都有提供支援。例如,前面提到嘅粵語課程就係一個好例子,幫新來港嘅工人學習廣東話同了解本地文化。 但要真正做到社會共融,仲需要僱主、同事同社會各界嘅共同努力。

3. 經濟貢獻

雖然有爭議,但外勞同內地工人對香港經濟嘅貢獻無可否認。喺建造業,佢哋幫手加快咗基建項目嘅進度,例如機場三跑系統同北部都會區嘅發展。喺零售同餐飲業,佢哋填補咗人手空缺,確保服務業可以正常運作。喺家庭層面,外籍家庭傭工解放咗好多雙職家庭嘅勞動力,讓父母可以專注事業,間接推動經濟增長。

根據維基百科,香港外籍家庭傭工佔全港人口約5%,喺2019年已經有40萬人,數字仲喺持續上升。 呢啲數字顯示,外勞已經成為香港經濟同社會不可或缺嘅一部分。

外勞政策嘅未來

展望未來,香港外勞同內地工人嘅政策相信會繼續調整同優化。政府需要喺解決人手短缺同保障本地工人權益之間搵到平衡。例如,勞權監察建議政府暫停輸入外勞計劃,恢復低技術職位嘅限制,以保護本地工人嘅就業機會。 但同時,隨住香港經濟轉型同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外勞同內地工人嘅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另外,隨住科技進步,部分低技術工種可能會被自動化取代,例如清潔機械人或者智能物流系統。政府同企業需要思考點樣喺引入外勞嘅同時,投資於本地勞工嘅技能培訓,提升佢哋嘅競爭力。對於內地工人,政府亦可以考慮進一步簡化入境程序,吸引更多具備專業技能嘅人才來港。

結論

香港外勞同內地工人係香港經濟同社會嘅重要支柱。佢哋唔單止填補咗人手短缺嘅空缺,仲為香港嘅經濟發展同社會運作作出重大貢獻。請內地工人嘅原因,主要係因為香港勞動市場嘅供求失衡、人口老化、經濟成本考量同文化語言優勢。雖然外勞政策帶來唔少爭議,例如對本地工人嘅衝擊同社會融合問題,但只要政府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搵到平衡點,香港外勞同內地工人嘅角色一定可以繼續發揮正面作用。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香港外勞嘅政策同申請程序,可以瀏覽香港入境事務處(www.immd.gov.hk)同勞工處(www.labour.gov.hk)嘅官方網站。 希望呢篇文章幫到你更了解香港外勞同內地工人嘅重要性!

Scroll to Top